“我地里的枯枝现在都是堆在地里慢慢腐烂,然后再置换成有机肥来给土地增肥。”近日,正在市区三垟湿地打理瓯柑果树的果农李丽云对记者说。三垟湿地一直以来都是靠焚烧来处理枯枝秸秆的“陋习”,被一封检察建议书给打破了。
三垟湿地,素有“浙南绿肾”的美誉,是浙南地区保持最完整的水网湿地。同时,它也是有着2400年栽培历史的温州特产瓯柑的主要产地。对于一年四季产生的枯枝,这里的果农往往都是采用“一烧了之”的土办法。然而焚烧产生的烟雾、气味和火灾隐患,给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
瓯海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田阳表示,三垟湿地内的焚烧在一年前还较为频繁,2021年曾多次接到群众举报。为杜绝三垟湿地内的焚烧枯枝和秸秆现象,该院在前期勘查、调查的基础上,就本案进行公益诉讼立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1年12月14日,我们干警通过搭载热成像镜头的行业级无人机对筛选区域进行热成像扫描,对扫描范围内的异常高温点进行识别、定位,实时固定了违法行为人焚烧秸秆的热成像影像,掌握了三垟湿地内大面积违法焚烧枯枝秸秆的证据。”田阳说。
“不过此案并未走到提起诉讼那一步,在我们向主管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书后,他们就积极主动与我们对接并探讨整改方案。”瓯海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杨爱琼表示,针对焚烧周期不固定、岛屿管控难度大、农户观念根深蒂固等问题,检察机关与主管行政机关进行了多次磋商,提出除加强入户宣传和巡查处置力度外,建议尝试“农业废弃物回收置换有机肥”的生态化利用方案,通过实物补贴与惠民措施,提升广大农户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和收集农业垃圾的积极性,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解决土壤增肥问题,做到“堵疏结合”,有效提升政策执行力。
法学博士、温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叶建平认为,这起公益诉讼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获取了一定的社会关注,若秸秆枯枝的后续生态化利用能够常态化实施起来,将会带来法律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相结合统一的多方面的社会正向反馈。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22 www.jrzz36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泰财经网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