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高科技光环之称的华大基因走下了神坛。
11月14日,华大基因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0%-20%,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约10%-20%。
消息一出,15日华大基因股价迅速跌停,收盘时报60.51元/股,对应市值242亿元。不仅如此,出资人中有多位担任华大基因董监高,因此减持计划在10月15日披露后,曾引起市场对“高管集体套现”的担忧,股价跌停便是反应。
股价跌停当天,华大基因向媒体表示,华大投资是一个持股平台,此次拟减持股份主要来自于华大基因前任董事王俊,华大投资不属于公司的控股股东,本次减持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影响。《每日财报》翻查减持计划公告显示,此次减持的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
1
连续四个季度归母净利下滑
华大基因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前沿机构。2017年7月,华大基因成功登陆创业板上市,当前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
曾几何时,华大基因还被称作“基因界的腾讯”,刚上市时曾创下连续18个交易日一字涨停的创业板交易记录。如今,营业利润已经连续个5季度出现同比下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已经连续4个季度出现下滑。华大基因曾一度被认为是高成长公司的代表,由此受到市场追捧,市值曾突破1000亿元,如今跌破200亿元,逐步处于去泡沫的过程。
“公司的遗传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重点新产品在前期研发阶段费用投入较高,致公司前三季度整体业绩出现下降。”这是华大基因对净利润为和下滑给出的解释。
另外,业绩预告还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区间为5815.57万元—9017.1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79%—48.27%。
《每日财报》从华大的业务版图中不难看出,华大基因作为其上市公司,偏重于商业角色,业务是为医院、科研机构、政府提供基因检测及研究服务,有商业化的现实目标。这也反映在其收入构成上,2017年上市公司过半收入来自生育健康,即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新生儿耳聋检测等。基础科研收入贡献则不到两成。
2
公司争议不断
自上市至今,还不到两年,围绕华大基因的争议从未间断。去年10月25日,自媒体人金微发文称华大基因14万孕妇基因组流到海外,点击超过10万+,并引发了恐慌。高调的汪建,公开发言说“公司所有员工必须活到100岁”“员工肿瘤发现不得晚于医院”,被疑为自我炒作;被合作方举报“骗地骗补”,华大基因CEO尹烨不得不四处回应澄清。
无独有偶,今年3月14日,华大基因又起诉一家自媒体文章侵犯其名誉权一案在深圳盐田法院开庭审理。华大基因股价下跌的时间点,正是华大基因上市一周年禁售股解禁之际,华大基因也因实名举报、非法行医等一系列“口水官司”,也因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华大基因曾表示“这一行业竞争是良性的,那么不妨先把市场做大,然后通过跑长跑,再看未来大家的方向和趋势会怎么样。”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投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华大基因称,希望通过前期的重要产品研发、资质申报和市场推广投入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奠定基础,由于当前正处于战略性布局阶段,业绩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公司管理层会加倍努力做好公司业务经营。
此外,关于研发费用投向及产出,华大基因回复称,以各业务板块为例而言,在生育健康方面,公司基于高通量测序的CNV-seq检测(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采用35M reads超大测序数据量,相比低数据量而言,可带来更准确的检测结果,不仅可以减少假阳性带来的临床决策偏差,还可以有效降低假阴性导致的漏检发生,真正做到对临床负责,对受检者负责。
归结起来,《每日财报》认为华大基因目前的忧患在于,很难拿出新的有话语权的硬技术产品,导致其陷入低门槛竞争的泥沼中。券商给华大基因的估值泡沫过高,业绩能否撑得起高估值,尚待检验。如今看来,市场的质疑仍未消除。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22 www.jrzz36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泰财经网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12